2007年是我所科研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也是我所进入创新工程以来呈现集中收获的一年。
技术开发,成果显著。这一年中,我所的高性能材料工程化、加压灰融聚流化床粉煤气化、甲醇制高品质汽油、C9馏分加工利用、顺酐生产新工艺开发等技术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捷报频传。高性能材料实现了规模制备技术的稳定生产,产品质量稳定、达标,为我院争得了荣誉。加压煤气化实现了1.0MPa稳定运行、主动停车,获得了进一步放大设计的工程数据。甲醇制汽油技术实现了3500吨/年工业示范装置一次投料开车成功,生产出合格的93号汽油;C9馏分加工技术实现了世界单台最大规模的生产装置的一次开车成功;顺酐合成连续精制工艺技术实现了国际最大规模的单台2万吨装置的工业化。
国际合作,全面丰收。我所与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大连化物所共同成立了清洁能源国际联合体,在洁净煤与新能源将开展更加密切的交流与合作;我所与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纽卡斯尔大学签订了洁净煤技术合作的框架协议,与科廷大学合作开展的褐煤清洁高效利用的关键科学与技术研究课题得到中澳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与Shell的合作进入了新一轮的、高层次的合作。
战略研究,卓有成效。我所的战略研究与规划布局紧紧依靠科研一线专家,通过专题研究、学术研讨会、研究生培养等形式,重点针对能源、环境领域在近期和中远期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开展研究,制定出我所在能源领域两纵三横的发展布局,其中一纵为:以占我国煤炭资源较大比重的高灰、高灰熔点、高硫煤的“三高煤”转化利用为主线,以大型化气化技术为牵引,以高品质柴油和汽油合成为目标,开展了高压气化技术、铁基浆态床合成油技术、钴基结构反应器合成油技术、甲醇制汽油技术、合成气制汽油联产芳烃技术,形成了1个气化技术、2类液体燃料、4条合成路线的1-2-4技术群。保持了我所在煤转化领域的优势。二纵为:以高挥发份低阶煤的高效清洁利用为目标,采用分级转化概念,以特种化学品、石油替代化学品的合成为目标,研究开发快速低温热解技术、醇醚下游产品合成技术。开辟出新的替代石油路线的研究领域。三横为针对煤炭利用与转化过程中的共性节能减排技术:即CO2捕获、封存、利用有关的新材料、新技术研发;燃煤污染物一体化脱除与资源化技术;节水化工新概念的验证与化工节水/废水净化技术的研发。
基础研究,稳步发展。2006年起,为加强基础研究、稳定基础研究的队伍与方向,我所制定了更加完善的基础研究倾斜政策。实践证明,这一措施是行之有效的,达到了最初的目标。我所保持论文总数稳定,同时论文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国家任务,持续饱满。 今年我所在争取承担国家计划任务上继续获得好成绩。特别是能源化领域,得到6项目863项目支持,国际合作重点机构项目1项目,参与1项重点863项目和2项支撑计划项目。国家基金和青年基金的申请也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材料领域则获得了国家有关重大专项的支持。
向外拓展,注重实效。我所参股企业中科合成油公司今年11月在太原高新区奠基兴建研发大楼,使得我所的核心创新园区增加到3个。扬州材料工程化研发基地已经具备初步的雏形,配套检测、检验等条件正在得到完善和加强。
创新理念,不断提升。合成油、气化、碳纤维等大团队在承担项目过程中不仅培养和锻炼了队伍,同时也使得我所的创新文化建设得到加强。团结协作、共谋发展的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多科研人员的认同,并在工作得到发扬。